前言:榜样如炬,向光而行。在毕业季来临之际,为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我校开启【毕业季·青春榜样】专栏,展示“火大”优秀毕业生的青春风采,希望全体同学学习榜样、争当榜样,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人物名片:叶晴,中共党员,健康产业学院药品生产技术222班毕业生,曾任健康产业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党建工作站执行部部长,班长兼团支书。
主要成绩:2023-2024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铜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三等奖;2024年“伟江充电池杯”广东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省铜奖;2024年“多彩乡村,共谱新篇”系列实践活动广东省三等奖;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团队;“逸仙杯”2023年中山市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大学组金奖;“青春之眼看‘百千万工程’争做美丽中山推介官”青年人才主题视频创作大赛人气奖;中山市黄圃镇《我的家乡我代言》比赛优秀作品奖;多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曾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干”“优秀学生骨干”“诚信自强之星”“学雷锋优秀个人”“第二课堂成绩单”优秀个人。
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叶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有四兄妹和年迈的祖父母,父母务农维生,收入微薄。考上大学时,她既喜又忧,甚至想放弃学业。但父母坚定地说:“哪怕借钱也要供你读书。”深知父母不易,她决心自立,靠国家资助和兼职赚取生活费,不再向家里要钱,坚信唯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
大一刚入学,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于2024年11月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她都十分自律,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点滴积累中提升自我,为未来铺路,坚信“梦想需要汗水浇灌,否则人生将黯然失色”。
学海竞渡,励志笃行
凭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叶晴连续两年专业总成绩稳居年级前三,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2次,并在广东省写作大赛中,她以“红心赋能,‘鱼’你致富”为主题的作品斩获一等奖。顶岗实习期间,她扎根生产一线,精准掌握乳膏配制工艺,累计完成80余批次药膏标准化生产,以零失误操作获得企业好评。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从项目构思、完善到最后的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但她不畏困难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最终均获得省级铜奖。
志愿服务,突破自我
大学三年,叶晴累计志愿服务300小时,积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公益力量。她连续两年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带领团队前往中山各镇街进行实地调研、开展访谈、土地勘察、水质检测,以及制作公益宣传视频和研发鱼产品预制菜等活动,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和池塘边,并通过“科技+教学+学习+实践+服务”融合为一体化模式助力中山本地“鱼特产”高质量发展,项目成果被“广东学联”“南方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团队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团队。
作为学校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她积极开展政策宣讲会,帮助师弟师妹顺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另外,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她曾组织70余场学院活动,还连续两年担任新生助班负责人,协调处理新生遇到的问题,最终带领团队助力学院蝉联军训团体总分第一名。她的“第二课堂”积分累计达300分,生动诠释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那些在生产洁净区配制药膏的严谨、在军训场上挥洒的汗水、在乡村宣讲时收获的笑脸……这一切都是青春最好的注脚。”叶晴笑着说。目前,她已手握5封企业推荐信,并选择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医药行业,到一家大型药业公司工作。未来,她将以党员的责任担当和职教学子的工匠精神,深耕药品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的青春誓言。
受访者及素材提供:叶晴
编辑:钟嘉妍
责编:李小玉、徐恒涛
总编:樊向前
稿件来源:健康产业学院
2025-06-24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