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电子邮件
一站式服务大厅
【产教融合】点赞!全国50所,我校位列其中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公布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立项名单,由我校光电信息学院牵头,与广东迪艾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山汇智电子商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市光学学会联合申报的“智慧照明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名列其中。

据悉,工信部于2022年9月启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项目,旨在遴选办学基础扎实、产业服务能力强的高校,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等单位,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共建特色化、示范性产业学院。全国共有500余所高校申报该项目,历经半年初审、线上考察、专家初评、专家会评、实地调研等多轮竞争性遴选,最终确定139所高校立项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作为入选名单中50余所高职院校之一,我校牵头的“智慧照明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是智慧照明领域唯一获工信部立项建设的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以智慧照明破局,打造“一核三翼”产业人才培养载体

LED照明产业“全国看广东、广东有中山”。中山市LED照明2022年产值位居广东前三,产业链完整,拥有LED封装、电源、配件等企业1万余家,但主要分布于产业链中下游,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山市正面临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等重大历史机遇,“智能灯饰”已列为“十四五”时期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之一。在中山市入选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际,光电信息学院以“智慧照明技术”作为产教融合破局点和立足点,协同“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迪艾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山市光学学会、中山汇智电子商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构建出“一核三翼”格局。

该产业学院以学校育人为“核”,以迪艾生光电公司为“生产翼”、以中山汇智公司为“孵化翼”、以中山市光学学会为“服务翼”,搭建集科研育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人才培养载体,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山市照明产业人才适配程度。

以产教融合立势,探索“1+3+1”产业学院发展模式

近年来,光电信息学院紧密围绕中山照明产业,已建成广东省现代光电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平台,总结出了现代学徒的火炬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高照明产业渗透深度,降低产教融合制度成本,光电信息学院全面启动“智慧照明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通过深度对标,寻求行业转型对策;通过精准融合,推动产业高效发展。

智慧照明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将围绕中山照明产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构建“1+3+1”发展载体。“1”为智慧照明产教融合研究院,“3”为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与资源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践与实训中心,“1”为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智慧照明产教融合研究院作为校企融通核心,打通技术痛点堵点,推动人才需求深度对接,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精准研发。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与资源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践与实训中心“三位一体”地推动企业需求和最新技术“融教材、入课堂、进实训、下车间”,有利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同时,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集成技术、人才、岗位海量数据,可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工信部专家现场调研火炬职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时,充分肯定了校企合作的创新思路和举措,并表示“该产业学院有浓郁的中山特色,抓住了中山照明支柱产业痛点,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将促进传统照明产业向智慧照明产业转型升级、再谱新章。这将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密布的其他行业提供可示范、可推广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体现出敢为天下先的老广精神。”

下一步,光电信息学院将围绕“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养中山市照明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智能灯饰人才,形成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提供鲜活素材。


【岳巧云副校长领衔进行智慧照明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立项线上调研答辩】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领导专家实地指导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

编辑:曾亚森、钟嘉妍

责编:朱 俊

总编:樊向前


来源:光电信息学院



2023-07-01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