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电子邮件
一站式服务大厅
【攻坚,我参与】唐凌云:不负时代使命,以青春热血奉献中山“工改”

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打赢打好“工改”攻坚战和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等重点任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奋力勃发中山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2022年,学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选派第一批干部奔赴一线和下沉基层,投身“工改”和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近期,我们将推出“攻坚,我参与”专题报道,走近学校参与“工改”和“治水”攻坚战的干部,了解他们在攻坚战最前线的故事和体会,一起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

唐凌云,党员,学校装备智造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2022年1月被选派为中山市市直机关派驻东凤镇专项工作组成员,担任东凤镇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专班综合协调组副组长、一组组员,市派驻东凤镇专项工作组党支部党务工作者,2023年度驻东凤镇和泰村担任和泰村工改组副组长。参加“工改”期间,获2022年度党员评议“优秀”等级、东凤镇“抗疫先锋”等荣誉。

“我参与中山‘工改’攻坚战一年半,挂职锻炼的过程虽然非常辛苦,但回望过去,则满眼都是奋斗中的跌宕起伏和酸甜苦辣。”唐凌云在东凤镇“工改”专班主要负责党建、统筹、协调、宣传等工作,并下沉一线具体承担同安村与和泰村工改项目、润糠电器增资扩充项目等“工改”任务。“2022年以来,东凤有19个项目作为2022年重点推进‘工改’项目,已有15个项目进行拆除整理,共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537.43亩,超额完成本年度530亩拆除整理任务,完成率达101.4%。目前,已有8个项目启动厂房建设,预计新增工业厂房43万平方米,我相信‘工改’的成效会越来越明显,势头也必将越来越好。”

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开创工改新局面

自2022年1月28日在全市派驻专项工作组中率先成立党支部以来,唐凌云作为支部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围绕两大攻坚战中心工作,精心组织谋划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年内共开展主题党课4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廉政教育8次,党员大会4次,支委会8次,预备党员转正1名,并协助组织支部党员多次参与东凤镇疫情防控工作。

唐凌云认为,要更好更深入推进“工改”,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而党建引领则是最好的“灵丹妙药”。“作为投身‘工改’的基层干部,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唐凌云说,“作为工作组党支部的党务工作者,我更要思考如何做好‘党建+工改’系列工作,实现党建引领和双融双促。”例如,在他的组织下,党支部通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讲座以及《走进里溪红色文化 感受改革先锋魅力》现场党课等活动,帮助工作组党员同志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作用以及中山加快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工作部署,不断加深对中山打赢“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水污染治理”两大攻坚战的理解认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工改”攻坚战中的角色任务和重要作用。

同时,他协调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结合廉政风险点,将党风廉政教育融入党员大会、党课等活动中,与企业主、土地业主等维持好亲情关系,为东凤镇两大攻坚战保驾护航。为了更好地加强团队凝聚力,他还想方设法地丰富党支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我先后协助组织支部全体党员与市派驻黄圃、小榄、三乡、大涌等镇区专项工作组进行交流座谈,互相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东凤镇实际加以运用,鼓励党员同志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克服艰难险阻,展现责任担当。”他介绍,“我还结合两大攻坚战相关工作,精心谋划主题党日活动,如前往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以及感受左步村乡村振兴成果等,以庄重鲜明的政治主题,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强化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组织凝聚力,增强支部党员归属感。”

坚持苦练内功,守正创新,坚定不移全力推进“工改”

“工改”工作涉及领域广、政策专业性强,中山当前正在摸索的“工改”之路,纵向看是在书写崭新的历史,横向看也并没有可以不经雕琢、直接套用的模板。担任专班综合协调组副组长期间,唐凌云克服“没经验、不专业”的疑虑和困难,坚持边干边学,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组织统筹、学习宣传等职能,协调对接专班5个工改小组全程督促跟进项目落实,共形成各类文件材料200余份,全年共组织召开各类会议105次、开展专题学习20多次、参加培训30余场。“在集中培训之余,我还经常与街镇干部交流学习心得,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并理解‘工改’政策,使之应用于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点;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教训,与‘工改’同事一同进步成长。”

作为“工改一组”组员、和泰村工改组副组长,唐凌云所承担的同安村、和泰村“工改”项目,既是东凤镇的重点攻坚项目,又是难点攻关项目。“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我唯有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魄力,同组员们迅速行动,深入一线,和群众谈、和村(社区)谈、和业主谈、和企业谈。”自2022年2月15日成立工作组以来,他的足迹遍布东凤全镇16个村(社区),18个工业园区,6个私人改造项目地块,先后与70余位企业主面对面交流,接待、访谈村小组、村民代表共250余人次,综合梳理调研意见,形成各项目基础情况调查表、资金需求汇总表、风险隐患摸查清单、情况说明、请示等文件百余份,工作动态130余篇,工作周报140余篇,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工作精神,全力推动工改取得实效。

“我相信,只有深入群众、走进群众,群众才能理解你、相信你、支持你。”他说,“因此,我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脚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理念,走进村居现场,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村居实际,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快马加鞭,希望尽快开创‘工改’新局面。”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走访了各村(社区)共百余次,深入工业园区、私人改造项目地块等各类“工改”现场开展实地调研,在与村两委建立良好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将工作触角延伸至村小组,并与70余家企业主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主的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及时宣讲“工改”各项政策以及优势和好处。

由于在高职院校工作多年,唐凌云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交流合作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工改”实际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与市招商组建立沟通渠道,组织协调了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综合三所、宸大控股集团、中山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城科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深业泰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置业集团、上元集团等9家企业召开现场合作交流会13次,详细介绍东凤镇的优势资源和招商政策,增强企业到东凤开展合作或投资的兴趣和意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企业到东凤镇考察“工改”成效,并表达了合作或投资的想法。其中,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综合三所提交了《东凤镇同安村地块概念规划方案》,联东U谷、宸大控股集团以及中山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向同安村提交了合作方案;宸大控股集团完成了和泰村工业园区改造意愿等基础情况调查,美的置业集团则向和泰村推送了《中山·东凤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计划》……

每次进村、进社区、进厂企,唐凌云总是认真记录自己推进“工改”过程中的工作点滴。“我会及时将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果通过微信工作群向有关领导报告,提炼并总结工作中好的做法上报专班并通过简报、‘今日东凤’公众号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支持和参与‘工改’。”他还曾经对接南方日报采访报道、提供“工改”相关素材,南方日报发表宣传东凤工改相关报道4篇、中山日报5篇,今日东凤25篇。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全市“工改”势头很好,但随着“工改”不断推进,必然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打赢‘工改’攻坚战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绝不是按部就班、闲庭漫步就能实现的。”唐凌云表示,“面对困难和挑战,作为奋战在‘工改’一线的年轻干部,我们不仅需要以路在自己脚下的果敢,坚决啃下“硬骨头”,还要以开放性思维来应对复杂局面,充分发挥各自的经验和优势,打通堵点,破解矛盾。”在唐凌云负责的工改项目中,他将自己遇到的“工改”难题分为三种类型,并分享了如何“攻坚克难”的经验做法:

一是土地手续问题。东凤镇是全市打响“工改”攻坚战第一枪的镇区,体现了东凤镇“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但同时也意味着在“工改”大潮中需要摸索前行,很多时候可能会出现“合理试错”的成本。例如,同安村在推进改造地块完善土地手续过程中,出现了违法用地处理的相关情况,若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对东凤镇乃至全市“工改”产生重大影响。获悉情况后,唐凌云及“工改一组”同志迅速向东凤镇工改指挥部报告,及时提交《关于东凤镇同安村23.8亩改造项目违法用地相关情况的说明》;同时,为深入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他们立即奔赴同安村开展工作,组织并参与现场会议30多次,协调组织镇城建中心等相关部门交流会8次,并专门前往市指挥部进行沟通,梳理明确解决路径并找到解决办法。目前,同安村已完成改造方案所有审批程序并拿到改造方案批文、取得合法国有用地证件。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工改工作随之顺利推进,一期开发时间已于今年7月启动,计划投入资金2008万元,拟建建筑面积11153平方米;二期开发时间为2024年9月,拟投入资金4378万元,拟建建筑面积24326平方米。

二是利益均衡问题。一些村属改造项目拟采用与第三方合作开发模式,最常见、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土地所有方与第三方因利益分配合作条件难以达成一致。“我认为,此时要切实做好双方的沟通交流工作,要边聆听、边解释、边劝导。”唐凌云说。例如,针对同安村与第三方合作的利益分配问题,他和“工改”一组成员除了不断与第三方企业寻求合作外,同时还积极协调镇、村、村民小组与第三方面对面沟通,期间就组织协调召开现场碰头会、交流会、研讨会40余次。目前,第三方均已根据沟通交流情况向同安村提交了最新合作方案,村民的合理诉求也得到回应,共同努力让项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资金不足问题。参加“工改”的每一条村都希望工程高效、顺利推进,但有时自有资金缺乏、达不到银行融资最低要求,是制约“工改”的瓶颈。面对困境,唐凌云想方设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除了鼓励各村继续与多家银行接触外,还不断提供和寻找多种合作改造模式。例如,在和泰村,他一边协调推动该村与东凤镇城投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另一边积极与该村探索研究村自改模式的可行性与实现路径;针对村里现有企业,他还积极与企业主保持沟通交流,大力推动和鼓励企业进行自改,力促和泰村和企业一起抓牢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工改”政策窗口,实现“工改”有效推进,为和泰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耕耘方知韶光贵,中山“工改”已经历经600个日夜,很多几近“手无寸土”的低效工业园区,已迈出连片土地整备、完成增资扩产的重要一步,东凤镇的“工改”就是中山“工改”攻坚战的其中一个缩影。“一年半的时光,除了成绩,也有遗憾,成绩在于克服了艰难险阻,完成了既定目标;遗憾在于两大攻坚战还在冲刺,任重而道远。”唐凌云说,“所有的成绩与遗憾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我也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格局去直面接下来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我都会继续以青春热血奉献时代使命,以昂扬的斗志和姿态,为中山打赢两大攻坚战、为新时代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来源:组织宣传统战部

撰稿 | 编辑:钟嘉妍

责编:朱 俊

总编:樊向前



2023-08-15 16:59